日前,奕栋博士正式入职上海医工院生物团队。奕栋博士硕士研究生阶段就读于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师从陈少欣研究员。2008年获得德国DAAD奖学金,在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Wolf-Dieter Fessner教授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2012年获得化学博士学位,并获得德国博士学位一等学位荣誉summa cum laude。2013年起在华东理工大学从事师资博士后研究工作。2018年起在德国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Uwe Bornscheuer教授课题组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和项目主管。2019年起担任欧盟Horizon 2020项目分项目负责人。主要从事系统生物合成药物化合物的基础和产业化研究,以及系统生物合成的新技术开发,包括人工智能生物催化剂筛选技术、全新酶促反应和酶促级联反应设计、基于机器人和微流控的超高通量筛选平台开发、酶的定向进化和半理性设计、用于生物催化的酶组装、新型生物传感器设计、细胞工厂代谢调控优化、菌种联合发酵合成天然产物等。迄今为止在Chemical Society Reviews、Angewandte Chemie、Green Chemistry、Chemical Communications、Advanced Synthesis & Catalysis、Microbial Biotechnology等著名化学和生物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其中三篇论文分别被Chemical Society Reviews、Advanced Synthesis & Catalysis和ChemBioChem杂志选为封面文章。一篇论文被Angewandte Chemie 杂志被选为Hot Paper。一篇论文被选为Green Chemistry 杂志2017年Hot Article。两篇论文被Advanced Synthesis & Catalysis杂志选为Very Important Publication。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1项,申请国际和欧洲发明专利1项。
奕栋博士入职后将主持“面向药物合成的系统生物合成平台”建设。该平台融合生物信息学、结构生物学、酶学、生物催化、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技术,实现蛋白序列和蛋白结构大数据分析、酶学性质高通量鉴定、蛋白定向进化和超高通量筛选、细胞工厂组装、生物转化和菌种联合发酵等生物合成研究的系统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并应用于重要天然产物药物和微生物药物的生物全合成。本平台的建设将整合生物部现有的生物催化和发酵相关技术、设备和项目,使得医工院在生物合成设计能力走在国际前列,填补上海医工院在高端生物药研发领域的空白。同时,系统生物合成平台具有多用途性,可以和医药信息、化学制药、中药、药理等研究方向协同,为医工院其它平台提供技术支持,带来学科间的融合和技术升级。